25歲第13天。
看了柳田邦男的文章,又開始想起日記的重要性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相對於昨日晚起的懊惱頹喪,今天起床後精神比較飽滿些,雖然昨晚還是失眠晚睡了。
但因為沒有讓自己的早晨在夢中逝去,而有種:"今天的自己好像比較有用的"感覺,心情也因此不再陰沉。
對於沉迷於睡眠的自己好像不太能夠原諒,
對於脫離常態的生活得自己好像不太能原諒,
是父親的關係嗎?
回望許多事情,記憶中都是很懼怕父親、要做好好女兒的榜樣....
因為小時候的自己,沒有辦法做到課業上的成功,
而被爸爸的嘆氣聲壓抑著的夜晚,
所以是不是深植了一種 沒有好成績的我,是沒有用的,
所以在國中考高中那年,才會被全然打敗了,
國小一直被父親盯著的課業,總是排在前3名,時常拿模範生,是乖乖牌,
所以沒辦法接受自己上了國中以後一落千丈的成績,
沒辦法接受自己的失敗,覺得沒有成功、就是一種人生的失敗,
從那時候開始,常常會有想死的念頭,常常有:我就算消失了也沒差的念頭,
試著做各種死亡的想像,也曾軟弱的想用美工刀劃劃看自己的手腕、用棉被悶自己、或用雙手緊勒自己的脖子,
也很常利用他人對於我的重視,來檢視自己存在的價值。
父親是一個巨大的牆,成功的父親,自信滿滿的父親,好像什麼都懂的父親,
而我是牆下的陰影。
不敢違背他人意思,沒有自己的主見,常常想要討好別人,
當個好女孩,乖巧順從,可以一直拿去跟親朋好友誇讚,
好像做的事情,都只想要得到父親的認同,
而不是為了自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可是我明白,愛並不容易呀
父母的愛是無庸置疑的,
而對兒女的期望是必然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自己煮了一杯大咖啡,在CICADA的音樂伴隨下,讀了設計師的故事,
媽媽買回來的午餐是,在社子吃了二十幾年的客家陽春麵,
媽媽說老闆娘還記得她呢,
還說如果奶奶還住在苗栗,也許就不會如今那樣老化了
邊吃麵邊聽著,心裡很是複雜,總是想逃避媽媽說的那些現實的醜陋的事實,
也許是聽了很難過,也許是不想面對這個如此貼近我們的社會黑暗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日常是,幫家人曬衣服、洗碗盤、準備晚餐,
在準備晚餐的時候感到生活的扎實,
在喝咖啡的時候會感到活著的扎實,
可是為什麼還是提不起筆來創作呢?
還在逃避什麼東西嗎?